《颜氏家训》读后感 (通用13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颜氏家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钱穆先生推崇有关人生教训的书,我据此拜读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作者以其三经世变,身仕四朝的人生经历,向子孙后代们提出了囊括“立身、治家、为学”等方面的建议和要求,足见其“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殷切希望。
我在阅读《颜氏家训》的过程中,对作者讲述和治学相关的内容十分有兴趣。书中第十七章《书证》引发了我一些思考。《书证》是作者对经、史典籍所作的零星考证,也是其读书心得的整理。所考证的地方都是作者读书时发现的疑窦,再旁征博引,充分举证。最终得出自己的见解,有较强的说服力。
古人严谨考证需要锐利的眼光和丰富的知识,如今治学何尝不是。老师常说多看论文,学好基本功,再去找有问题的地方,就能写出好文章。平时的学习就成了的积沙成塔的过程。只有很强的基本功,才能在证明论点,解释名词,提出理论的时候,广泛引用与之相关的文章、理论、书籍,甚至遣用数学,拈使理化,最终才能使我们的文章行文流畅,论证充分,结果严谨。但如果只是一昧纵观群书,驳杂不精,甚至只读不想是很可怕的,至圣先师孔子就告诫弟子“学而不思则罔”。由此见得,在拥有了很强的学科基础后,还要能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不同理论的分析过程,相似问题的补充等方面,都是很好的灵感。再利用自己的丰富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论证就能出好的文章。可见,《颜氏家训》对我们现阶段的学习仍有借鉴作用。
以上就是我读《颜氏家训》的一点收获,但此书远不止这一个好处。兄弟相处可以听其友悌至深,有志文章可以学其理心气骨。而贪玩好豫者方愧于握锥偷斧,厚貌欺世者能惧于照胆之镜。孟子所云“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2这本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文帝杨坚平陈之后。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纵欲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我对其最为感慨的一章便是《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可不相爱也。”我是独生子女,所以不曾经历过书中所写的兄弟间这样深情感人的描写,可依旧为之动容。兄弟是形体独立而气息相通的人,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牵右携,他们前抱后负,吃饭时同桌进餐,衣服哥哥穿过再传给弟弟,书籍读了弟弟接过又读,外出游玩也在一处,即使有脑子混沌的人,也懂关心爱护弟弟。这样想想,只觉美好。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随着兄弟们逐个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比少年时光单纯,即使是诚实厚道的人,对兄弟间的感情也不能不稍稍减弱。可是减弱不意味消失殆尽,更要懂得维护,父母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兄弟姐妹是他们在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礼物,这样比钱财珍贵得多。因此看到当今社会上子女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还有那些老人前脚刚走,子女们就急着分遗产的现象怎不让人心寒。
《颜氏家训》带有浓重的儒家色彩,“仁”的思想也有所体现,值得人慢慢体味。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3余读颜氏之家训,始觉今人家庭之伦理缺乏。夫观今之社会,宅男宅女渐盛,且乎攀比之风盛行,殊不知,此乃自小有失伦理教育之后果也。观其言行:不知祖宗,而知明星;不知力行,而知索取;不知其家庭之义务,而享其家庭之权利;不知序兄弟之情义,确知争父母之遗产。于是乎,某处欲拆迁,兄弟始结怨;政府一补偿,姊妹结上梁;更有甚者,兄弟反目,对簿公堂。每每听其新闻,余心甚忧!
余读颜氏之家训,始觉古人家庭之德育:如树长幼之序、循兄弟之情、尽宗族之制;又如修身之道、勤学之路、养心之法、做人之本、名实之取等,仍教化时人。反观今之社会,以法为取向,辨析萧墙之矛盾,必有失全矣。于是乎,余有所思:若能将古人之伦理与今人之法律相糅合,树时人之伦理、立今日之教化、成当代之德育,善莫大焉。
余作此感慨,乃抛砖引玉,以期世人关注之。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4这个星期天,我读了《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忌急功近利。教育之先,应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
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缴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5在这一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颜之推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 ……此处隐藏4804个字……了,可是一直没时间去读,这次有这样好的机会学校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翻开了这本经典的教育名著。读完《颜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初看《颜氏家训》的大概,发现其共有七卷,二十篇。卷第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共六篇;卷第二,风操、慕贤共两篇;卷第三,勉学共一篇;卷第四,文章、名实、涉务共三篇;卷第五,省事、止足、诚兵、卷生、归心共五篇;卷第六,书证共一篇;卷第七,音辞、杂艺、终制共三篇。我认为,其中,教育思想最为集中的是“教子”、“勉学”、“涉务”三篇。
我觉得,这本书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2、论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
3、论士大夫教育。
4、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颜氏家训》是一部思想混杂、瑕瑜互见的教育著作。直开后世“家训”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样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种,它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我们青少年,尤其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作用。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1现代学校教育中的某些错误导向,严重地误导了家庭教育,甚至某些“专家”还有什么读书会使人变蠢、熟读饱含着人生智慧精华的经典与名著,会使孩子不合时宜等等谬论,使得一些家长不敢让孩子读一些经典与名著。这种太合时宜,极端功利,极端短视的市侩教育观,实在太误人子弟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明确地宣布:一个人,在少儿时期,就应该以“读万卷书”为主要任务;包括阅读的质与阅读的量;当然也不能忘了他们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思考,在“读万卷书”过程中力所能及地试干。待青春之后,才逐渐指导他们,甚至驱赶他们去实践,去理解,去体验,去“行万里路”,去实践书本上读过的经验与智慧;当然也不能忘了继续读书,在“行万里路”的途中见缝插针地读书。千万不要反过来,倒行逆施,幼小时就搞什么研究,而不让他读书;到青年了成人了,还不肯放手,还像老母鸡似的,把他圈在自己的翅翼之下。
笔者认为,人生小时候,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想容易分散;所以必须早早教育,别失了良机。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有长时间的注意力,超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熟练的操作能力,临事的机变能力,等等,这些大都是要靠早教来养成的。然而人的境遇不同,有的人小时候失去学习机会,还必须老来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古今中外,不乏少年得志者,亦不乏大器晚成者。假如只是叹息错过了太阳,那么你又会错过月亮。现在的家长比笔者要年轻,在教育孩子学一点的时候,自己也应该趁机“揩点油”,也跟着读几本书。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更充实一点。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提高素质。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如果真能落到实处的话,不光孩子的教育要上一个台阶,江苏民众的文化层次也必将上升一个台阶了;也就是说,将向和谐社会迈进一步了。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2今天,我读了《颜氏家训》之二,我体会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颜氏家训》这段文言文主要写了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像住进了种满兰花的屋子里,时间长了,就会被熏陶的品德高尚,与坏人在一起就像进了卖腌鱼的店铺,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小人。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人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非常重要,跟一个好人在一起,就会变好,跟一个坏人在一起,就会变坏。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作文班挨着张乐天,张乐天是一个淘孩子,上课爱搞小动作,经常被老师K,慢慢地我也学得淘气了,给老师批作文的时候,句子不通、错字也多,我感到很惭愧。第二天,我跟刘智博坐在一起,上课了,我刚想玩的时候,看见她正在认真地写作文,我也认真地写起作文,结果作文写得十分好,老师还表扬我了呢!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跟好孩子在一起,不跟淘气的孩子在一起。
我读了《颜氏家训》之二,我知道了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呀!以后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找好孩子当朋友。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3《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宏大的家训。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古典名著,始作于北齐,成书为隋朝,主要是叙述立身的治家之法,以训子孙,教育子孙后代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因为这本书堪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故细细品之,并望与友共勉!颜之推之前,虽然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也不大。《颜氏家训》一经问世,即产生了重大影响。历代学者给予高度评价。王三聘称颂“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王钺评价更高,认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重要之处在于对颜氏后裔产生直接影响和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拜读全篇文志后,结合现实生活,颇有些许感受,所以就“治家”、“教子”、“勉学”、“养生”四篇精华之作一一展开与大家分享!
《治家篇》;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实行影响的。所以说,父不慈子就不孝,兄不友爱弟就不恭敬,夫不仁义妇就不温顺了。至于父虽慈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辱,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惩罚来使他们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就能改变的了。家里没有人发怒、不用鞭打,那童仆的过错就会马上出现;刑罚用的不确当,那老百姓就手足无措。治家的宽仁和严格,就好比治国一样。
《教子篇》:现实生活中,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家长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的再狠毒也树立不起你的威严,愤怒的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的好: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养成为自然。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熟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很有道理的。
《勉学篇》: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是专一的;长大以后,思想就会分散;这就要求我们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记得很小的时候背诵过的一些诗句现在还朗朗上口,但年龄大了之后,特别是现在就差多了。人确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会逐渐减退,但是当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后就不那么困难了。总之,早学比晚学好,晚学比不学要好得多,不是吗?多数人到了30多岁就自以为太晚而不去学习,真的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幼年学习像太阳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到要好。
《养生篇》:生命不能不珍惜,也不能苟且偷生。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卷入祸难的事情、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丧命,进谗言、藏恶念而致死,君子应该珍惜生命,不应该做这些事情。干忠孝的事情而被害,做仁义的事情而获罪,丧一身而保全家,而利一国,这些都是君子所不可推卸的。
文档为doc格式